fbpx

【電影之後呢?】看見《冰雪奇緣2》對北歐薩米族語的重視,不再讓原住民族文化 Let it Go!

文/Allison;圖 /小李

你知道從2005年起,每年的8/1是台灣的原住民族日嗎?這是經過台灣的原住民族多次社會倡議才有的結果。原住民族的文化經常因為外來者的移民或入侵而逐漸消逝,隨著轉型正義的到來,世界各國也紛紛開始注重原住民族的權益與文化保存,因此在許多影視作品中可見原住民族的角色和元素登場。《冰雪奇緣》是迪士尼家喻戶曉的動畫,電影主題曲「Let it Go」更推出了25國語言的版本,從中可見迪士尼試圖將影視作品達到全球在地化的決心。第二集出現的「北烏卓人」就參考了四散在北歐的原住民族薩米族為角色原型。然而,迪士尼在《冰雪奇緣1》的時候其實就有在音樂和角色服裝參照薩米族文化,但對文化的考究不夠詳盡而被指稱是文化挪用,因此在《冰雪奇緣2》迪士尼就和薩米族共同成立顧問團隊,讓整部動畫的呈現更加貼近史實,同時也傳達出對於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展現了「SDG10 減少不平等」對於消除對少數族群歧視的目標。

冰雪奇緣2

▍《冰雪奇緣2》對薩米文化的精細田調

薩米族是居住於北極圈內的少數族群,主要分布於瑞典、挪威、芬蘭等地。《冰雪奇緣2》的製作團隊為了讓作品不只是以獵奇式的角度窺探異文化,因此迪士尼積極與國際薩米電影學會(International Sami Film Institute)合作,最終成功以薩米族為原形,打造出主角所處的艾倫戴爾王國和北烏卓人之間的衝突故事,並且推出薩米語配音的版本供薩米人觀賞。從中也可反思殖民者如何對原住民族的資源進行掠奪,因為這樣的掠奪不只是發生在動畫中,同時也存在於現實的歷史中。這也是為什麼近來不同國家的原住民族都選擇站出來抗爭,為的就是追求平等的待遇以及讓原住民族文化能被尊重,而非只是作為賣點遭到商業挪用,從《冰雪奇緣2》的例子也能令影視工作者更加留意如何在作品重現史實的重要性。

#Pabbie:「必須還歷史以真相,否則我們沒有未來。」(The past is not what it seems. A wrong demands to be righted. The truth must be found. Without it, I see no future.)

冰雪奇緣2

圖 © Disney

▍瑞典增編預算保存薩米文化

因為《冰雪奇緣》受到國際注目的薩米族,在薩米族人的努力下,這也讓瑞典政府更加重視對薩米族的權益,瑞典政府即宣布要在2022年編列5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1600萬元)預算,以增強對薩米母語的保存與推廣。瑞典教會也在2021年履行承諾,在烏普薩拉大教堂(Uppsala Cathedral)正式為過去壓迫薩米族道歉。語言對於文化認同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過去殖民者或強勢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刨根,對於弱勢族群的文化造成嚴重地迫害,母語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台灣過去也因為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政策」導致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使用人口的流失。因此對於不同族群母語的保護更能展現國家對多元族群的尊重,同時也是原住民族和國家走向和解的途徑,這也能讓我們迎向一個更加多元共融的社會。

冰雪奇緣2

圖 © Lola Akimmade Åkerström / imagebank.sweden.se

▍參考資料

  1. 冰雪奇緣2參考北歐薩米人文化 推出薩米語版本 | 公視新聞網 PNN (pts.org.tw)
  2. 《冰雪奇緣2》的北歐故事(下):水是有記憶的,如同當代原住民族對認同的穿越與流動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3. 瑞典編列預算保護薩米族母語,橫跨四國的「北歐原住民」如何凝聚民族認同?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4. 為壓迫原民文化道歉 瑞典教會向薩米族承諾彌補計畫[影]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5. 瑞典支持原住民薩米族語保存 投注資金增至5倍 | 國際 | 中央社 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