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街頭風景,箇中滋味:巫彥德、黃庭輔談「無家者」議題|永續講座之「酸甜苦辣街頭錄」

文/Catherine

TSFF台灣永續影展的永續系列講座迎來本季第二場——「酸甜苦辣街頭錄」,邀請到紀錄片《4891》導演黃庭輔,以及關注貧窮與無家者議題之倡議團體「人生百味」的創辦人巫彥德,共同帶領觀眾「走上街頭」,他們分享自己接觸無家者的經驗、面對他們的心態,以及何以從此出發,建立人際連結。

講座開始時,主持人向觀眾收集大家對無家者的印象,「遊民」、「餐風露宿」、「遊手好閒」、「失業者」、「很髒」、「討錢」、「對社會適應不良的人」
、「難以言喻的苦」⋯⋯這些詞儼然構成了一張社會之網,網住了看似自由活在街頭的無家者,這群離我們又近又遠的人,他們的真面目,究竟為何?本場講座將揭開無家者的神秘面紗。

街友
TSFF永續講座第二場「酸甜苦辣街頭錄」

街頭「觀察者」:黃庭輔

▍從《1984》到《4891》:《4891》拍攝契機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文學名作《1984》,諷刺著極權與政府監控,黃庭輔將歐威爾書名的數字翻轉,拍了二十一世紀的「《4891》」,控訴蔓延卻不被重視的貧窮問題,當政者面對街頭犯罪的便宜行事,使得整座城市就像被「監控」一般,無力而不自由。黃庭輔身為紀錄片導演,無法「虛構」一個反烏托邦世界,但他強調,拍《4891》時,以自己的視角「觀察」,呈現社會現狀,鏡頭下的無家者便是當時社會氛圍的代表。對他來說,「真實」才是最令人著迷的,透過鏡頭,他觀察無家者的人生,也重新體會自己的人生。

黃庭輔接著談及《4891》創作契機,回溯至2011年始的三年拍攝歷程,他談及當時台灣產業「空洞化」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無家者處境更為艱困,黃庭輔因此投入拍攝,並非聚焦單一個體,而是將這群「邊緣人」群像盡量不帶偏見與個人價值地呈現在螢幕上。

黃庭輔
《4891》劇照 © 黃庭輔

▍黃庭輔鏡頭下不一樣的無家者

細談《4891》的拍攝歷程,黃庭輔強調以「平等」作為核心理念,因此他大多將攝影機背在胸前,以平行的角度拍攝無家者,並以聊天關懷的方式接近他們,在適當的狀況下就錄影,若被拒絕,也不強硬拍攝。黃庭輔亦分享自己在拍攝中對無家者的印象轉變,強調也希望透過《4891》讓大眾看見現象背後的社會與大環境因素,看見這群人更真實的樣貌。談及此,他不諱言那些令他「印象深刻」的無家者,比如那些長期「職業性」乞討的無家者;真的如《濁水漂流》中會吹口琴娛樂大家的遊民;也有邊打著臨時工的人。其中有些無家者會認為政府與富人「理所當然」提供自己協助,甚至有仇富心態,或是嫉妒身心障礙者的社會福利與保障⋯⋯等。不論何種「類型」,黃庭輔想拍的是立體的無家者群像,是一群不全然同你想像的「浪人」。

4891
4891》劇照 © 黃庭輔

街頭「參與者」:巫彥德

在黃庭輔導演分享他以「觀察者」之姿走入街頭的經驗後,講座後半,「人生百味」創辦人之一的巫彥德則分享了他以「參與者」的身份,發起各項群眾計畫,實際關懷無家者,嘗試解決都市貧窮的問題。

▍不同族群的無家者,反映不同社會議題

巫彥德分享了他心中無家者的樣貌,他強調無家者不只是一個被遺落的族群,許多人人生已經走投無路了,才會走上街頭,他們是「連結斷裂」的一群人。他也分享自己遇過的街友,男性、女性、年老到年輕的都有,而各個族群的無家者,有著各自的問題。如居於大多數的男性無家者,巫彥德說他們會落至此地,大多是源自家庭問題,且他們正是社福易於「漏掉」的那群人;不同地,女性無家者大多有精神疾病,甚至多重困境,而這些女性無家者的出現,正反映了父權社會長期以來對女性的壓迫,女性性別身份通常被設定為「輔助者」或是家庭的「附屬品」,因而一旦家庭概念瓦解,她們便無處可去,只能流落街頭。而年輕的無家者,則通常承受著家暴,或是在家中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歧視與厭惡。這些無家者內心的苦楚,以及其反映的社會問題,很少被真正認識,才會造成大眾普遍認為他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並不值得幫助。

巫彥德接著則進一步分享幫助無家者的具體方式,他強調幫助之前要先知道他們真正缺少什麼資源,而不是一味施捨。很有趣地是,城鄉差距也反映在無家者的社群上,台北的無家者獲得的關注與資源遠多於其他縣市,因此他們需要的是比起物質資源更進一步的——回歸社會,協助無家者就地安適而活,並面對傷痛,也是近年發展的「新型資源」。

▍舒服的善意:倡議者與幫助者之姿

作為倡議者,巫彥德也分享自己面對無家者的方式和心態調整,他強調最重要的就是「善意」,而給予幫助也必須建立在自己有意願、舒服的狀態。

「剛剛導演有提到街友一直不斷地向他借錢,其實我覺得就拒絕就好,如果你覺得困擾的話,甚至可以試試看不這麼客氣地拒絕他們,我相信很多會一直纏著你的無家者,其實也習慣或理解為什麼你會拒絕他們。因為你勉強自己去幫助他們,反而會破壞了一種關係,之後看到他們你反而都會很有壓力,我覺得幫助人這件事情不是『你應該』、『你需要去做』,而是真心誠意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你才去幫助他們,自己也會覺得比較舒服。」

導演強調不用怕拒絕不合理的施捨,不要因此形成壓力與怨恨,不必被道德綁架,正如人際互動,唯有在雙方都情願的狀況下,善意才是圓滿的。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疫情期間協助無家者施打疫苗 © 人生百味臉書粉絲專頁

▍結語:重建人際連結之網

正如人生百味團隊介紹中云:「我們不改變人,而是改變街頭的風景」,黃庭輔透過其身為紀錄片導演敏銳的觀察力和溫柔包容的眼光,讓我們看見街頭的群像面貌,而巫彥德則付諸行動,嘗試改變街頭的風景,「成為人們和議題間的『引路人』」,讓不同於我們的百種人,都不失其「味」,這才明白,當我們投注善意的眼光,便能瓦解《1984》一般的尖銳監控目光,重新建立人際連結,打破起先刻板印象築成的不自由之網,建構一張信任與關懷交織的網。

無家者

以上就是「酸甜苦辣街頭錄」黃庭輔導演和巫彥德創辦人對無家者議題的分享,如果你對我們的永續系列講座有興趣,歡迎隨時關注我們的臉書粉絲團,別錯過下一次講座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