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練習曲》影評|一人,雙輪,看見台灣

《練習曲》電影預告片|YouTube

#15 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圖片截自聯合國官網

15.1 在西元 2020 年以前,依照在國際協定下的義務,保護、恢復及永續使用領地與內陸淡水生態系統與他們的服務,尤其是森林、沼澤、山脈與旱地。
15.3 在西元 2020 年以前,對抗沙漠化,恢復惡化的土地與土壤,包括受到沙漠化、乾旱及洪水影響的地區,致力實現沒有土地破壞的世界。
《練習曲》劇照|圖片取自yahoo奇摩電影

《練習曲》(英語:Island Etude)是一部由陳懷恩編劇、導演,於2007年上映的台灣電影,邀請了許多知名導演、演員客串演出,如鄧安寧、楊麗音、許效舜和吳念真等人,其中,原住民音樂家胡德夫也在片尾現身演唱。劇情描述一位聽障大學生騎單車環島一周時所經歷的故事,紀錄了臺灣的地方民俗、旅遊觀光與社會問題。同時,本片也是製作團隊獻給演員黃健和已故車友—施舜晟老師的一部作品。

還沒看過電影?
很抱歉,本片無相關片源⋯⋯

「騎腳踏車總是能看到最好,跟最壞的一面」

導演陳懷恩說,《練習曲》是一部旅行的電影,「整個故事的設定,是讓觀眾能在一百分鐘內,能夠沿著海,把台灣看一圈。」從第二天台東太麻里的日出開始,藉著主角東明相的雙眼,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美麗的地理風光,東西南北的海岸都擁有不同的樣貌,也闡述了不一樣的歷史。無論是吹著鹹鹹的海風或是披著匆匆的大雨,明相度過了一個個追尋自由和自我的下午。
隨著旅程的展開,他在路途上遇見的每個過客都背負著一個故事,透過他們的聲音,我們看見了很多台灣人文、自然的問題:北部火力發電廠的存廢(現址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嘉義好美里的木麻黃因為土地鹽化而變得枯黃、波塊破壞海岸景觀和工廠外移導致當地勞工的失業⋯⋯。沒有漂亮的辭藻、沒有震撼的畫面,本片用最樸實的對話呈現了改變之於台灣的好與壞以及不可逆。

單車=環保?

電影上映之後,「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名台詞,感動了許多觀眾,在當時掀起了一陣單車環島的風潮。一般以為,這樣的交通方式對環境相對友善,而且能更加地貼近土地。

圖片取自單車時代

然而,在Youtube上經營自頻道LindaLovesCycling的Linda告訴我們,其實自行車運動並沒有想像中的環保。為了減輕身上所攜帶的重量,很多車友在騎車時會選擇攜帶免洗餐具和寶特瓶裝水,用完即丟。而提供專業車手補給的果膠也是塑膠包裝的,在比賽中,吃完的垃圾往往會因為疾速而掉落,有些選手為了避免掉落的垃圾成為後方選手的不定時炸彈,而扔進草叢,造成山林自然的破壞。

根據2018年的報導,針對上述的問題,國際自行車聯盟(UCI)已經修改規則,規定任何有補給區的比賽,選手必須排空口袋,將垃圾丟置在「垃圾區」,而垃圾區必須放置在補給站前、後和最後20公里處。如果違反規定,將罰款50瑞士法郎,約台幣1500元。雖然罰鍰輕微,規則也僅能約束比賽時所發生的情況,但聯盟的態度,也說明了自行車運動隨意丟棄垃圾的行為逐漸受到重視、代表了呼籲大家愛護環境的一個開始。

永續的練習曲

永續發展目標,簡稱SDGs,是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將從2016年一直持續到2030年。「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17項目標之一,也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議題。

單車節能減碳,卻留下滿山的垃圾。如果沒有一顆珍惜山林的心,當我們驚嘆於那瞬間綻放的湖光山色之時,又該如何在按下快門之後永遠收藏?如果不身體力行,那麼再明艷的景緻都只能是曇花一現。

《練習曲》劇照|圖片取自yahoo奇摩電影

陳懷恩認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個生在台灣的價值和某一種關照。《練習曲》是他尋找的一個過程,而他也希望觀眾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募資計畫:《非想非非想》優人神鼓紀錄片

優人神鼓,創辦於1988年,是台灣的一個表演藝術團體。

2019年8月,一場大火燒光了優人神鼓在木柵老泉山的排練場,卻也使創辦人劉若瑀開始重新思考劇團和自然的關係。導演陳懷恩希望藉由紀錄這個故事,展現台灣30年來的文化和特質,傳承給未來的世世代代。

目前募資活動已結束,但仍期待電影上映後,與你一起在影廳相見!

圖片取自《非想非非想》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