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返校》影評|那些不該遺忘的歷史記憶

電影【返校】Detention 正式預告|華納兄弟台灣

#16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的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

(圖片截自聯合國官網

16.3 促進國家與國際的法則,確保每個人都有公平的司法管道。
16.6 在所有的階層發展有效的、負責的且透明的制度。 
16.10 依據國家立法與國際協定,確保民眾可取得資訊,並保護基本自由。
《返校》劇照|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返校》是一部於2019年9月20日上映的臺灣電影,由徐漢強執導,王淨、傅孟柏、曾敬驊等人主演。故事改編自赤燭遊戲的電腦遊戲《返校》,背景設定於196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講述翠華中學裡,學生方芮欣檢舉老師張明暉、殷翠涵和學生魏仲廷等人私下組織讀書會,導致讀書會的成員受到政府懲治的故事。本片上映後在社會上引起廣大迴響,於第56屆金馬獎獲得十二項提名,導演徐漢強也以本片獲得金馬最佳新導演獎。

還沒看過電影?
快速了解劇情:https://youtu.be/0GW_ld-zKS0

被恐懼包裹的年代

1949年,台灣省政府主席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了戒嚴令,同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從那以後的38年間,中國國民黨依此法藉機剷除異己,迫害了許多批評或反對政府意見者,任意冠上罪名、罔顧基本人權,造成大量的冤案。電影中,夢境和回憶的穿插也描寫了戒嚴時期,台灣人民的生活情景:校園裡,教官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時刻監視著學生和老師、校園外,軍警可以隨便在路上若進入私人住家抓人;校工的牙齒骰子、升旗典禮上被憲兵帶走的老師、只能偷偷摸摸舉辦的讀書會還有化身為魑魅魍魎的政府情治人員,都象徵了當時政府對人民思想、言論自由的限制及其不辨是非、凌駕於人權之上的蠻橫,在看似已成廢墟的學校裡,追捕著主角方芮欣和魏仲廷。

《返校》劇照|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為了避免政治上的爭論,電影敘事著重於人,主要呈現出角色在面對過去時心態的轉換。導演徐漢強及監製李烈在不少訪問中都曾提到,《返校》希望能驅使每個觀影者思考「自由」的重要性,電影也出色地透過串連不同事件營造出恐怖肅殺的氛圍。即便如此,鎂光燈下的表演卻仍遠遠不及歷史殘酷的萬分之一。

轉型正義在台灣

自二二八事件至白色恐怖時代,政府透過情治機關(特務人員)滲透民間,在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掀起暗湧,不知策動了多少動亂、離間了人與人的多少情感,無形的視線令人不寒而慄。1998年,立法院制定了《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行政院依法設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專責辦理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受難者之補償、回復名譽與關懷撫慰等相關事宜。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於2014終止運作。15年間,共累積了10,067件補償卷宗,然而,這些還只是領取受難補償的人數,並不能代表真實的受難人數。

一個民主國家對過去威權體制的政治壓迫,以及因壓迫而導致的社會分裂進行檢討、反省,稱為轉型正義。常見的方法包括對迫害者的法律、道德責任追究、歸還正義於被迫害者或其家屬,並開誠布公地講述歷史真相。2017年12月5日,台灣在解嚴20年之後,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2018年5月,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正式成立,隸屬於行政院下,為白色恐怖時期的案件平反,至今已是第4年。

「一個不關注真相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民族,一個不追求真相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墮落的社會」

永續發展目標,簡稱SDGs,是聯合國於2015年底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將從2016年一直持續到2030年。「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的階層建立有效的、負責的且包容的制度」是17項目標之一,也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議題。

轉型正義的必要在於保障和鞏固基本人權自由、讓痛苦的歷史不再重演。今年5月28日,促轉會向行政院提報了《任務推動及調查結果報告書》,內容包含促轉會三年來規劃調查並推動的成果報告與下一階段的政策與法制的規劃,希望透過建立更全面的溝通管道和對話機制,以完成「全體國民共感共識」的目標。

電影最後,聽取張老師的建議、忍辱負重活下來的魏仲廷回到了學校,頭髮鬢白的他把老師寫給方芮欣的信,放在了她的桌上:

「白鹿予水仙:此生無緣,來世再見。致自由。」

《返校》劇照|圖片來源:yahoo奇摩電影

致自由。


|延伸閱讀|

《返校》電影中別有用意的 6 個符號細節解析!

https://www.gq.com.tw/entertainment/content-40714

促轉會|不是自己寫的日記_9分鐘版|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