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lison;圖 /小李
《熔爐》為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取材於2005年發生在南韓光州一所聾啞小學的真實案件。電影描述了一所聾啞小學的學生集體遭受校長、主任及老師的性侵害及暴力虐待卻無力反抗,在外地來的老師與當地人權發展協會員工幫助下,帶著受害孩子告上法庭的故事。由於《熔爐》的故事內容對韓國社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因此也促進了法制上的變革,讓這些無聲者的犧牲得到一絲寬慰。
▍重啟案件調查
《熔爐》改編自真實發生於2005年的「光州聾啞學校性侵事件」,當時事件的加害者雖然因性侵被判入獄,卻獲得緩刑,甚至在服刑滿一年後獲撤銷罪名,另名加害者則只有繳納罰金便回校任職。一直到《熔爐》電影於 2011 年上映,這件事才真正廣為人知。《熔爐》的後續影響力不可小覷,這部電影不僅道出了社會的弱勢悲歌,也讓韓國社會開始注意到這些孩童的無聲吶喊,該電影甚至被稱為「改變韓國的電影」。電影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熱烈討論,網路鄉民號召起百萬人簽名運動,為案中的受害者討回公道。迫於民眾的輿論壓力,光州警方也重啟調查,法院也將案件改判,其中一名涉案的63歲金姓教職員曾在2006年二審中被判緩刑獲釋,但於2012年7月5日被改判為入獄12年。
圖 © 黃東赫
▍通過熔爐法
法案於2011年在韓國國會立法成功,國會通過了 《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份修訂法律案》,也就是俗稱的《熔爐法》,該法廢除了性侵案件類的追訴期,提高了量刑刑度,若加害者任職於社會福利機構或特殊教育單位可加重處罰。幾個月後,國會又通過了 《社會福祉法事業法修訂案》一旦觸犯《熔爐法》和《兒童青少年性保護法》十年內不得從事相關業務。